查看原文
其他

35层楼、1部电梯,1个半小时完成核酸检测!怎么做到的?

上海徐汇 2022-04-11



35层的高楼,74户居民,

204人,只有一部电梯

面对这样的情况

如何才能有效迅速地进行核酸检测

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


在徐汇某小区居民

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

不过,他们只花了1.5小时

就完成了核酸检测

做到了全过程无聚集



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呢?

作为这幢楼志愿者队队长的石力月

和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爱人吴晓勇

共同设计了一套核酸检测方案



设计方案草图(受访者供图)


他们是谁?


  • 丈夫 吴晓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

  • 妻子 石力月 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


4月1日,浦西开始封控管理。3月31日,作为所在楼栋志愿者队长的石力月就接到了4月1日全楼进行核酸检测的通知,收到这个消息时已经将近11点了。


按照居委会要求,石力月需要协助安排全楼居民核酸:按户叫号,有序下楼,做到2米间隔,而且要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。


石力月说:当时觉得几乎是“mission impossible”(不可能完成的任务)。 


石力月所在的是35层的高楼,楼里居住着74户人家,一共有204人,更不巧的是,碰上楼里一部电梯检修更换,这么多人只能用一部电梯,这不就乱成一团了?更何况楼里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住户,独居老人、家有刚出生婴儿的家庭、听障人士……总之算得上困难重重。


按户叫号确实能够缓解人群聚集、多人抢电梯的情况,但是这样中间等待的时间又太长,会导致核酸的效率不高,从而拉长整体的时间。


到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既不聚集又有效率地做好核酸?对此,石力月和身为高级工程师的老公吴晓勇绞尽了脑汁。可能是出于理工科的思维,吴晓勇的第一反应是要做精确测量和计算,设计一个方案来执行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这个方案最终成型了。


其实,在方案实施之前,有人提出考虑到全楼只有一个电梯,运力不够的问题,居民可以一层楼一起乘电梯,但夫妻二人觉得这种聚集也是有风险的,所以还是坚持实行“一梯一户”。


石力月告诉记者:“方案实施之前,我们压力不小。我在群里和大家说,恳请大家配合我们,如果能严格按照方案进行,就可以保证大家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检测。”


据石力月介绍,检测现场志愿者的点位和分工是她设计的。楼内有5个志愿者,石力月和一名志愿者在一楼电梯口负责按计划依次叫号、统计,另两个人分别站在两个楼梯口负责引导路线,还有一个人站在门禁的位置,负责特殊情况下需要按门铃叫号的几位居民,同时接手处置大家带下来的垃圾。


4月1日,第一次实施方案时基本顺利,但是,第一次检测之后,石力月所在小区同时有6幢楼出现了阳性病例。虽然,她所在的楼栋并没有,但是楼内居民还是非常紧张,也是在这个时候,他们打算进一步优化方案。


让人欣慰的是,第二次核酸检测时,方案几乎是完美执行。原先预留的机动调配部分都没用上,非常高效地完成了检测。


石力月告诉记者:这两次方案都做到凌晨,再加上小区早上6点就开始核酸检测,而她所在的楼刚好是第一批,按照她和老公设计的方案,楼内第一批居民5点40分就得下楼了。而作为志愿者队长的石力月带领的志愿者们在5点半就得到工作岗位上。这几天石力月夫妻俩只睡了两个多小时。


虽然很累很辛苦,但石力月夫妻俩都表示这是一个坚定的选择。再来一次,还是会去做。


“说实话,我最开始报名参加志愿者时,以为就是拿着大喇叭在小区里叫大家下楼做核酸,或是帮助大家操作二维码之类的。没想到这个工作越做越复杂。我看见志愿者队伍里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,感动于他们的热情,但同时也觉得,应该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。”


具体设计方案的过程,让吴晓勇本人来介绍。



两次方案都做到了凌晨(受访者供图)


吴晓勇介绍说:“刚开始觉得把这件事做好确实挺难的,不过我们还是厘清思路,先摸清实际情况,再把约束条件一项一项列出来。


这个方案里时间和次序的安排规划很重要,于是吴晓勇先是到楼里进行了实测,看看电梯运行一层楼要多少时间,爬楼梯下一层楼又需要多少时间。


另外,为了保证有一定的等候空间,夫妻二人决定利用楼下的小花园作为排队等候的空间。为了计算2米间隔要求下最多等候人数,吴晓勇还去小花园里步测了一下距离。


有了数据之后,就是计算和方案设计了。石力月负责统计楼里愿意走楼梯的人,从而分了楼梯组和电梯组。第一次的方案还是比较粗糙的,尤其是爬楼梯的分组,只分为低区和高区两组。只是大致估算出不同楼层、不同方式下楼所需要的时间,然后就是安排次序了。


这个方案要求保证大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到达检测点。过快容易形成聚集,通过依次有序叫号可以解决。过慢会形成断档,就需要有人立即补位


4月4日,小区要进行第二次核酸,是基于大家的信赖,再加上小区曝阳了,夫妻俩对方案进行了优化。


“作为第一批检测的楼栋,我们尽可能缩短本楼核酸的时间也算是为其他楼栋争取时间。我们这次主要是对走楼梯的住户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组,通过更具弹性得安排,高效发挥步行楼梯的机动调度能力。


方案的大原则是“从高到低”,第一批是高区电梯组,第二批高区步行组,依次叫号,有特殊情况再进行调整


考虑到1至6楼的居民大都选择楼梯的方式,相对迅速,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,不受电梯下楼“一梯一户”限制,灵活性强,吴晓勇把这部分居民作为机动部分,如果出现断档,可以及时调动,保证检测效率。


核酸检测现场外安排了3名志愿者核酸检测现场,吴晓勇是其中之一,主要负责掌握叫号的节奏。


第一批高区居民按计划从5点40分开始乘电梯陆续下楼后,提前等候“大白”进场;后续由吴晓勇根据现场情况发指令给石力月,她相应依次叫号,引导其他居民陆续下楼。


包括在看到“大白”进场开始准备的时候,通知中高区走楼梯的居民下楼;在“大白”开始核酸检测的时候,通知中区爬楼梯的居民下楼,同时从30楼开始,逐户叫号通知第二波乘电梯的居民下楼……


为了保证效率,吴晓勇实时观察检测的速度,实时评估队列可能堆积或断档的风险,并实时通知楼内负责叫号的石力月按需调整叫号的节奏。我还有一个任务是站在队伍前端,负责照看是否有人二维码调取不顺利,及时帮助。


另外,一位志愿者比较熟悉居委会情况,负责本楼和别的楼交集时的衔接协调,还有一位志愿者负责维持“2米间隔”的排队秩序。



经过优化之后,第二次方案更加细致(受访者供图)


吴晓勇表示:这个方案到底能不能成功实现,刚开始也是没把握的。之所以能够操作得这么顺利,多亏了志愿者们强大的执行力和所有居民的积极配合。


“这个方案完美落地之后,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把这个方案推广开来,但是后来发现每个楼栋,每个小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,推广起来还是很难的。


吴晓勇呼吁:对社会的贡献不单单是在职场上做大项目、发高影响因子论文,或者其他高大上的产出,也可以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区提供帮助、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。


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

在面对疫情的考验时

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挺身而出

做力所能及的事



猜你喜欢:

核酸采样压力大、就医难?这个居民区的“大白”们解了“燃眉之急”!
守护“大白”一分钟也不能等!紧急协调11小时,只为这件事
午夜,她紧急拦下警车!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……
小区封控,这群医护工作者们自发成立救助队......
这一抹“蓝”闪耀在防控一线,尽显企业担当!



综合自:上观新闻 李楚悦、 新闻坊

编辑:叶芳芳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